成语旗鼓相当的来历和典故
2021-06-25 13:36:06
成语旗鼓相当的来历和典故旗鼓相当的典故公元25年,刘秀中兴汉室,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汉光武帝。建国之初,全国尚未统一。当时,曾在王莽手下当过蜀郡太守的公孙述,雄踞益州,并在成都称帝。占有天水、武都、金城等地的隗嚣,也自称西川大将军。隗嚣和公孙述之间有矛盾,经常发生战争。为了孤立公孙述,刘秀决定拉拢隗嚣。隗嚣为了找个靠山,也向刘秀俯首称臣。于是,刘秀便正式封他为西川大将军。隗嚣受封后击退了赤眉军的起义。此后,公孙述又与人勾结袭击陕西中部一带,进攻长安。隗嚣率军配合刘秀,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并从此得到了刘秀的信任。为了阻止公孙述的进一步扩张,刘秀修书一封,希望隗嚣能够派军堵住公孙述的进攻。他在信中写道:“我现在正忙于东边的战事,大部分兵马也都集中在东部,西边兵力薄弱。若公孙述率兵进入汉中,侵犯长安,那么希望能够借助将军的兵马,与他们一决雌雄。如果真能如此,那真是上天对我的赐福。”刘秀是想借助隗嚣的力量,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从而击退公孙述。成语旗鼓相当的来历和出处“旗鼓相当”一句成语,最早在《后汉书》出现。该书的《隗器传》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给隗器的一封书信,信中有几句说:“如今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据说,福州的旗山和鼓山也是成语“旗鼓相当”的原始出处。旗山与鼓山隔着一条公路对峙耸立,皆以形状而得名:东边的那座山一端突兀,曲折延绵,像一个飘扬的旗令旗,叫做“旗山”;西边的那座山整体浑圆如鼓叫做“鼓山”;两座山对峙,高度不相上下,真所谓“旗鼓相当”。 在古代,旗和鼓,是下达军令指挥军队作战的通讯工具。白天光线充足靠视觉和听觉工具传递信息:挥动令旗,下达进攻指令,敲锣,下达撤退命令。夜间光线弱,仅靠声音传递信息:听到鼓声响起,军队进攻,听到急促的锣声响起,部队撤退,就是所谓的“鸣金收兵”。古时常用“旗鼓相当”指参战双方对阵,实力相等。现一般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