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非遗】南方“竹雕”遇见北方“骨雕”非遗展上竞风采
2022-12-20 13:27:40
编者按:7月31日,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新疆美术馆“多彩非遗——指尖非遗”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新疆网推出《指尖·非遗》主题专栏系列报道,带您走进绚丽多彩的指尖非遗项目,感受指尖非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新疆网讯(记者薛玲)安徽竹雕、新疆骨雕在新疆美术馆不期而遇。这两种非遗产品,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南方以毛竹为原料,北方以牛羊角为原料,同样做的都是实用性很强的笔筒等,但由于南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差异,以及材质不同等特点,致使南北非遗产品的外观与内涵也各有千秋,多彩的非遗吸引了众多观众直接感触南北非遗的魅力。 安徽徽州竹雕笔筒《竹林七贤》 新疆巴州和静骨雕笔筒 7月31日——8月5日,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新疆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邀请对口援疆19省市和新疆共33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370位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6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 多彩非遗展厅 8月2日上午,在安徽展厅徽州竹雕展位,一个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的《竹林七贤》同款的竹雕笔筒,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赏,一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看上去约40岁的女士手拿工艺精美的竹雕笔筒,向观众做着介绍。 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副馆长蒋雅乔介绍竹雕笔筒《竹林七贤》制作工艺 这个竹雕笔筒,取名《竹林七贤》,上面展示的主要背景是一片片的竹林,一杆杆绿竹参差密布,幽静而深邃。背景中的七位古代贤士汇聚于这一片幽静的竹林,形态各异。其雕刻的技艺在竹雕笔筒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 “在毛竹上能把人物雕刻得惟妙惟肖,实乃不易。”一位约70岁的老人说。 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副馆长蒋雅乔说,由于徽州竹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没有来到现场,她代表传承人向观众介绍。 徽州竹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黄山市,多以当地毛竹为原料,通过备料、画样、勾线、钻眼引路细磨、保养等工序因材施艺,融合并用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雕刻作品。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收藏。 与安徽徽州竹雕有同工异曲之妙的新疆巴州和静蒙古族骨雕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新疆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根登加甫演示巴州和静骨雕解锁游戏 8月2日下午,在巴州展厅,牦牛头笔筒、黑头羊笔筒、大象笔筒等4个精美的骨雕笔筒,吸引着观众驻足观赏,新疆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根登加甫介绍说,“这些笔筒创意来源于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材质来源于草原上的牛角和羊角,作品寓意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水草肥美、牛羊肥壮,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内涵。” 巴州骨雕吸引众多观众观赏 骨雕创作,需要先在纸上描绘出轮廓,之后根据作品所需的形状、颜色,去山中、屠宰场或者牧民家中,选取最贴切适合的骆驼、牛、羊等动物的骨、角为原材料,将其在打磨机、抛光机上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后,便可以初步拼接成创作的画面了。 巴州骨雕产品 20多年来,经过根登加甫孜孜以求的艺术实践,巴州和静骨雕艺术年年都在创新。去年,根登加甫参加了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他研发的一款“九连环”游戏,非常受观众欢迎,还没有等展期结束,就销售一空。今年他在去年的基础上,又研发了一分钟解锁的游戏,在本届非遗展上,又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两天时间里,他带来的非遗展品几乎卖完了。 当根登加甫见到安徽的竹雕笔筒后,为其工艺的精美和创意叫绝。他感动地说,安徽竹雕精美的工艺、深邃的文化内涵都值得他好好学习,以后他再做骨雕产品时,要把和静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九曲十八弯等景色以及当地的民俗图案雕刻上去。徽州的竹雕技艺对他今后创新非遗作品、提升雕刻技艺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当徽州雕刻博物馆副馆长蒋雅乔看到新疆巴州的骨雕笔筒后,她说:“每一个地方,优秀的文化精华就是思想上的一些传承,对民间一些美好的愿望,都会在作品上呈现出来、传承下去。巴州骨雕体现了当地的草原文化,体现出了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以及新疆人的热情豪放,巴州骨雕技艺也值得我们学习。” 据悉,此次展会之后,对口援疆19省市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将赴受援地开展调研、交流、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促进新疆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