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煮生活个人感悟(慢煮生活简介)
2023-04-07 14:10:19
读汪老《慢煮生活》有感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高邮咸鸭蛋更是因为汪老的高邮咸鸭蛋文章更出名,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网上没买到正宗的高邮咸鸭蛋,我淘宝买的高邮咸鸭蛋并没有汪老说的这么好,咸的难以入口,蛋黄也干巴巴的涩涩的味道。不知道我没买到正宗的,还是现在人手艺比汪老那时期更马虎了,也许现在的快餐生活改变了人们以前那种追求精致的细节的生活。 也怪现在网络高仿品太多,仿造的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分不清真假,如若趁着年轻还有机会,我想去汪老的家乡去看看去走走,看过汪老那么多文章,真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我也想让女儿稍大点儿,能去各地方走走玩玩,多体验各地不同的生活,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细节,追求精致点的平凡的生活! (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牡丹亭 这个插画不想多说什么,我毕竟对这个什么旦角这种唱戏不太了解不感兴趣。我偷下懒,懒得去查资料了。一年容易又秋风。 宴西楼 宋 ·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 秋高气爽过后,穿上夹层外套,太阳不在炽热,风有了凉意,一树葱郁的绿被染黄,落叶也纷纷洒洒飘落,又是一年秋季快过去,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看汪老的画和他题的一年容易又秋风,想起黄灿灿的银杏叶给大地裹上了一层金黄的毛毯,酒红色的枫叶在秋风里翩翩起舞,多么浪漫美丽的情景。 喜欢汪老的慢煮生活里面汪老自个的插画,看到这幅画,这题词,我忘记我在哪看到的陆游的这首宴西楼的诗了,于是我用笔记下来了,我在想我读完慢煮生活这本书,我要用插画的内容写篇感想吧。想想我当时用笔写时,什么也想不起是珠鞴还是珠螮这两字到底该是哪个字,暂且用鞴吧,以后去书店翻翻书查查,网上都是凭自己感觉写,也不准。 想起宋游苏轼这样的名人经历的坎坷人生,我不如意时,给自己的压力少了很多,胡思乱想也少了很多,有时我想想,跟在一起不开心的人相处,还不如多看一首诗,多看几遍散文比与这样无营养的人相处好多了。 《慢煮生活》《慢煮生活》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精选,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一花一叶皆有情,讲述了那些与花草有关的生活感悟;一茶一饭过一生,道出了作者对“吃”这件小事的独到见解;生活是很好玩的,描写了作者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人生趣味;万水千山走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昆明追忆;花枝一束故人香,介绍了作者生命中那些颇具特色的故人。正如书名“慢煮生活”四个字,读汪先生的文章能让你的心灵慢下来,感受到生活被那些细碎的温暖所笼罩。 ——· 关于作者 ·—— 汪曾祺先生192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富庶的传统家庭,曾祖父和祖父都曾获取过功名。在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汪曾祺从小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画画、戏曲,尤以国文最佳,曾经师从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汪先生的文笔总是轻松幽默,笔下的人生真实而美好,无心机,少俗虑。著名编剧鹦鹉史航就曾经评价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多见。” ——· 本书金句 ·—— 1.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是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2.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3.做菜是个极重视实践的事,要多吃、多问、多看、多做。一个菜总要多烧几次才能掌握咸淡火候,另外还要富于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 4.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是可恶的! ——· 核心内容 ·—— 一、吃,究竟是一件俗事还是一种文化? 时下有个十分流行的词,叫做“吃货”,用来形容那些对美食有执着追求的人。古人也常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吃似乎是一件普通到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极少有文人墨客详尽地去描述吃这件事。但汪曾祺先生却不同,他认为吃与琴棋书画一样,也是一种文化。汪先生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对于做菜,汪曾祺先生总结说,做菜是个极重视实践的事,要多吃、多问、多看、多做。一个菜总要多烧几次才能掌握咸淡火候,另外还要富于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而如果我们用汪先生的做菜理论去看待写作,也未尝不可,写作也是一件极重视实践的事,需多读、多思、多写,还要极富观察力和想象力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所以万事都是相通的,无论爱好吃喝还是喜好写作都无什么高下之分,我们不能说一个好吃的作家就是一个俗气的作家,他只是一个爱生活的人。面对人生的压力,我们不妨理直气壮地做个“吃货”,从吃中细细体味生活之美。 食物的美一定程度上来源于食材的丰富,富足时可以食精致的鲍参翅肚,贫穷时几把野菜也足以果腹。汪先生对于食物的怀念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更在于不同时期吃到那些特殊食材时的心情。多去尝试不同的食物,多去品味不一样的生活,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忆起来,那就是一段生动的记忆。 二、家庭教育,究竟是该放任自流还是严格管制? 从我们父母那一代到我们子女这一代,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这真的就意味着我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了吗?也许并不尽然。不管教育资源丰富还是匮乏,能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而书里所说的激发和我们现在大多数父母所做的刻意塑造是完全不同的。在汪曾祺先生的书中,父亲对他、他对儿子的家庭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激发式的家庭教育。 汪先生认为,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是可恶的!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是的,我们现在的父母为自己的人生焦虑,也为孩子的人生焦虑,他们早已忘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去启迪孩子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兴趣,但不能去干涉孩子的人生。 三、逆境,究竟是苦难还是磨砺? 有调查显示,我国已经有近一亿人罹患抑郁症,面对逆境,我们又能为自己的情绪做点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真正意义。汪先生一生坎坷,他年幼丧母,经历过军阀混战,青年时在战火纷飞中远赴西南联大求学,在异乡险些因疟疾而丧命,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中年时,又被打成右派,受尽苦楚。可是,在他的眼里似乎所有的苦难都有值得回味之处,所有的坎坷都能拿出来调侃一下,生活再艰难也总有美好值得去发现。所以读汪曾祺先生的坎坷经历,你不会潸然泪下,只会忍俊不禁。最好的鸡汤绝不是空洞的励志话语,而是能让你自己发现生活之美的人生启示。 生活从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的。在逆境和挫折面前,不要让过多的欲望将自己压垮,而要保持一颗乐观而豁达的心,平静地走下去,等某一天蓦然回首,也许你也会像汪先生一般,调侃那些自己曾经觉得痛苦煎熬的时光。 读《慢煮生活》之一:一花一叶皆有情单单就“慢煮生活”四个字,就把我深深迷住了。多么希望像汪曾祺先生说的那样,慢煮生活吧,使自己的感情得到滋润,让自己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是诗意的。 汪先生不负诗意,不负读者。在他的笔下一年四季皆风景,一花一叶皆有情,一人一物皆诗意。 细细读,慢慢品,受点熏陶感染也是好的。 读《慢煮生活》有感二读完汪老这本书,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更是平庸无趣的人,我想我该学学汪老一生走南闯北,也历经艰难,但他的文字从来不书写抱怨。他的女儿写过他晚年的情景,那一章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才明白我们都是凡人,都有烦恼痛苦的时候。因此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但我原谅别人就不一定要跟他一起继续生活。余生自己独自逍遥也挺好,不想活那么老让自己活得无趣了。 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四季萝卜,一年到头都有。 当我读书看到这插画说真心的,不爱吃萝卜的我,看了这画这内容真心喜欢得紧,原来是一年四季都有萝卜的,不读汪老的书,我也是以为只冬天春天有萝卜。 汪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里果蔬秋浓里就写了各种萝卜及吃法,真正的吃货福利啊。我虽然不喜欢萝卜,但有萝卜的时候还是会吃的。 书友说一年四季都有萝卜,但效果决然不同。喜萝卜之心“昭然若揭”,读之哑然失笑。而我是笑着笑着哭了,想起去年春末种樱桃萝卜,种出成人拇指大点的萝卜就已经起布老了,心酸的笑着笑着就哭了。农民的不易不经历又什么体会,别怪种土的农民少了。想想汪老的下乡经历,我又觉得自己很幸运,生在了这个强大的国家有和平的年代。 无论到哪,汪老都能发现开心的事儿,就像他说的,“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儿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所以说多读汪老的书,花草树木都有情又可爱,又通俗易懂,还能学好多方言字的写法。 哈哈,最爱的螃蟹篇插画来了,这是让我笑抽了的一篇插画,看看插画下面汪老写的内容,原谅我再笑会儿。 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 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近似。 因为凶恶的人和事往往蕴藏着无知和愚昧,统揽之后,遂生滑稽之感。人心叵测,人的眼中螃蟹凶险,认为它的钳夹凶残,但是那只是它保护自己的武器,你不靠近它,不招惹它,它会爬过来伤你吗? 答案不会,至少我试过不会,相反它会朝湿润的河边爬过去,只想回到属于它的世界里去,我甚至觉得没有人类的伤害它更可爱些,只是我没认真研究过螃蟹是吃什么的。 你招惹它,不好意思,它的钳夹是为了保护它自己的,夹到你让你痛了,那是你活该。也许它也吃小鱼小虾,样子是真的凶险,但凶险不过人类险恶的心,我发现我笑的竟然不是螃蟹,而是人类险恶的心和那颗不知足破坏力极强的心。螃蟹的个性独特挺吸引我喜爱它的,敢爱敢恨。 活得越久就越觉得人有时真的很无趣,我们似乎一生的努力只为了吃好穿好玩好,人有趣的灵魂应该是怎样的,这么多年了,我竟然越来越迷茫了,迷茫的抓狂时,什么办啊,我读汪老的书,我发现,我可以去继续小时候对花草树木的欣赏,管它有毒没毒百般滋味尝尝再说,跟它们说说话,写写它们挺好的。 心素如简——读《慢煮生活》有感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汪曾祺 最初看到《慢煮生活》时,被书的题目吸引,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遇到一本“慢”的书,还是很符合我这个年龄的心态。 “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生活,是很好玩的”……只看目录,秒变迷妹,生生被打动到,感觉心里那份最柔软的部分被唤醒。整本书中有色有味,汪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慢下脚步,去领悟生活的美好,品味人间清欢,找到合乎生活的本真之美。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细看文字,随意中的洒脱,活泼中的细腻。慢煮生活,寻找着汪老参悟万物后回归自然的恬淡和宽博平和的胸怀,体味着他经过生活洗礼后乐天顺生的豁达气度。这场景,犹如看见一位老者在慢悠悠地说,你慢悠悠地读,日子就在慢煮中咀嚼着平淡,从平淡中感受着精彩。 是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这么娓娓道来…… 在“一茶一饭过一生”这个章节里,一篇“五味”,汪老把北京的,山西的,辽宁的、四川的,广东的……半个中国的喜好都罗列出来,那如数家珍般地叙述,悠悠地带着你来那么一次美食游。 “豆汁儿”中说“没有喝过豆汁,不算到过北京。”话说我到北京时也为了这句话吃过豆汁儿,那味道就像是吃剩了几天要馊不馊的味儿,我还真接受不了。没想到汪老第一次喝,还能再来一碗,果然如他所说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脚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角儿。 我喜欢“肉食者不鄙”中介绍的每一道荤菜,可是对于我这个对做饭不精通者,觉得介绍还不够细腻,因为我学不会。不过,我还真的跟着学做了一道“拌菠菜”: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里焯至八成熟,捞出,过凉水,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摆成宝塔状。切碎香干,泡好虾米……最后分层摆在菠菜泥上,整个形状如宝塔(尽管我没有摆成),好吃又好看,强烈推荐。如果感兴趣,里面不少素菜都能做的出来,可惜天生愚笨,看得来做不来。但在心中倒是流过一丝暗想:以后的日子要慢慢研究一下,当个会做菜的小厨,原来也是这么多姿多彩。 更喜汪老的做事风格。“旧病杂忆”中的牙疼一文,这一页我在看过的那天起是把它折叠起来的,心里想着写关于这本书的心得时一定要用上。每每打开书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总会会心一笑,特别有画面感。瞧,他好不容易攒借了一点钱,准备看牙医,结果侧门紧闭,然而没有感到遗憾,当时便拿了这笔钱美美吃了一顿,那个高兴劲,从文字中立刻蹦了出来。这样的画面,我也经历过,“吃货”的本色还真是相似…… 就这样,被这个会做饭,有烟火气的可爱的老头领着一篇一篇地读,一点一点地看,感受着生活最原本的样子。我觉得此时的我,就像被汪老用慢火慢慢地煮着,融进了《慢煮生活》的角角落落,不能自拔! 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样一个有诗情画意却不矫情的文人,喜欢这个心思细腻却充满温情的作家,喜欢这个逗弄含羞草却振振有词的可爱老头…… 喜欢这种恣意洒脱的文字,喜欢这种自由浪漫的生活态度,喜欢择一事成癖,择一好终老的生活方式… 我也仿佛看到了我的未来:一抹暖阳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坐在一张茶桌旁,一方茶席,一杯热茶,左手拿一本书,右手握着一支笔,或写字或画画,或沉思或静默……身旁当之无愧的还是立在身旁的那精心侍弄的花花草草…… 那时,我也会和汪老一样告诉你: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慢煮生活,让生活慢下来,简下来,给身心放个假。慢慢地煮着日子,闻着香,品着味,日子也随之越煮越慢,生活越煮越简。 【无戒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