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第一批传承人将被揭晓
2022-12-13 10:35:30
第九届国家公祭仪式将邀请一批特殊的“嘉宾”,他们都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传承者。8月,第一批共计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通过认证,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他们的身份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将如何履行你的职责?你的愿望是什么?新华社记者进行了采访。 来自10个家庭,最小的只有12岁 首批13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是葛凤亮、黄兴华、黄睿、夏源、李玉涵、李振明、常小梅、刘柳、马文茜、徐红、夏航、王莲、阮红岩,他们来自10个幸存者家庭。 据了解,他们大多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也有一部分是第四代,包括父子伴侣、母子伴侣、夫妻伴侣等。 夏媛和她的儿子李玉涵来自幸存者夏淑琴一家。夏媛告诉记者:“我是听着奶奶的故事长大的。”“现在我奶奶老了,听不见也看不清楚了。她说希望我能代替她成为证人,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军队所犯下的罪行。”
李雨涵刚满12岁。虽然他是最年轻的继承人,但他已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了几年的小讲解员。“他上幼儿园四年级的时候,我带他去参加家庭祭祀。小学毕业后,他主动去纪念馆当小讲解员。虽然年轻,但他知道自己对妻子有多关心,也明白传承历史的责任。夏元说。 传承历史,传承真理,传承信仰 2014年,纪念馆开始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属进行登记。2022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与生还者的地位相比,传承者是传承历史记忆的主力军,对使命的认识更加深刻,履行职责的方式更加多元。 今年4月,100岁的幸存者王恒去世。在早期2011年,在孙女王莲的帮助下,他开通了一个网络账号,讲述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爷爷口述,我编辑。我告诉他在五天内就有了近3000名粉丝,他非常高兴。” 常小梅选择记录父亲的一生,先后出版了中、日、英三种版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生活史》。在书中,她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一个9岁战争孤儿的真实生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深刻影响。
“作为一个家庭,我们非常了解失去,所以我们非常感激幸福。”常小梅说,通过记录这些细节,让更多人知道和记住这段历史,希望把这种“痛苦但坚韧”的信仰传递给更多人。
幸存者王苏明的女儿徐红和女婿夏航是夫妻继承人。在国家公祭日前夕,他开始重读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我女儿住在国外,”他说。“我希望我能用英语把历史真相讲清楚,讲给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听。” 愿他们实现夙愿,余生心安理得 1937年,葛道荣的叔叔和两个叔叔被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军用刺刀刺中右腿。95岁高龄的葛道荣,晚年仍有他的执念。他参加了150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最近还写了一本书这本名为《铭记历史》的10万字的书,记录了他在南京最黑暗的时刻的痛苦经历。 “我父亲总是强调,家里的子孙后代必须记住,而不是忘记。但我了解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日本人忏悔。葛道荣的儿子葛凤良说。
受害者的夙愿是等待加害者的真诚道歉。2021年10月,99岁的幸存者马秀英(音)带着遗憾离开。马秀英的曾孙女马文茜从上大学起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担任志愿翻译。她说:“只要我活着,我就会继续作证。”我将继承她的遗产,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这是对她最好的安慰。””她说。 “历史和信仰的传承是一种家庭习俗。”纪念馆负责人表示,未来,传承人的队伍将进一步扩大,历史的见证者终将离去,但正义与和平不会褪色。(记者姜芳、邱炳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