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纯电汽车电池未来出路 续航1000+提前宣告胜利
2021-10-10 10:31:05
刚送别悲喜交加的2020年,却不曾想真正的大戏,在2021年拉开帷幕。开年半个月,车圈迸发多项电池技术突破,多款新车扎堆发布,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1000+,打响了开年之战第一枪。其中不乏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身影,究竟是电池技术进步,还是“梦想起航”的开始?咱们就来深层解析一下这些电池技术的可信度。 过渡中的“半固态电池” 相信几天前,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需要等到2025年的言论,给持续升温的新能源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而蔚来汽车在ET7云上发布的150kWh“固态电池”一时间也成了大家关注的又一焦点。蔚来方面及时澄清,该电池组只是“半固态电池”,依旧沿用了三元锂电池的结构。也就是说电解液、隔膜都存在。以此推断,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仍有留存,虽然半固态电池中的电解液只有现在液态锂电池的十分之一,但依旧存在外力形变、内部析锂导致的短路自燃风险,只不过这种风险会下降很多。 蔚来的半固态电池虽暂时没能实现量产装车,但150kW的大容量仍然对用户群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只不过未来这种电池的价格体系仍然是个未知数,如果购买成本巨大,且只是从液态锂电池走向全固态电池的一个过渡用品的话,消费者采用以租代售的形式,能更好规避风险。 循序渐进的“掺硅补锂” 阿里入局新能源,拉上了上汽做背书。智己汽车的诞生,是互联网公司的投机行为。但是为了“自圆其说”,让“梦想”变现,就需要给自己贴上独树一帜的标签。比如智己汽车前段时间推出的“掺硅补锂”技术。其能量密度较现在行业领先水平将高出30%-40%之多。最大续航里程1000+公里,并做到20万公里零衰减,还永不自燃。 这项技术本质上并未跳脱三元锂电池的范畴,目的是增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续航。但与前些年“去钴化”大风向不同,此次目光聚焦在负极材料上。碳硅复合材料的应用,变相增加了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能力,填补锂电池的短板,增加电池容量。“补锂”的原因也很简单,总有一些锂离子受自身材料或者外界因素影响,形成不可逆容量,也就是为什么锂电池会出现储能衰减的原因。由于负极掺入的硅元素会进一步消耗锂离子,所以需要预先对电极材料补锂(预锂化)。 这项技术可以看做是三元锂电池的一项循环创新,凭借300Wh/kg能量密度,基本完成了第二代NCM811电池组304Wh/kg的预想。这次并未在动力电池Package技术方面大做文章,证明2020年出现的多起自燃事故,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敲响警钟。而“掺硅补锂”技术的出现,则是对一味追求能量密度的一种反思。 活在未来的石墨烯技术 就在前俩家公司甩开众人暗自窃喜之时,一道身影飞快掠过。定眼一看,原来是广汽埃安发布了全新的石墨烯电池。不过官网上却找不到该技术的相关信息,广汽埃安只是在官方APP里发布了该消息。而且内容“言简意赅”,只三个关键信息。8分钟充80%电量、今年推出续航超1000公里以及军工级电池安全。可以说又是新能源界的一枚重磅炸弹,不过冷静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信息比较单一。 比如8分钟充满80%的电量,以国网150kW的充电功率计算,该电池组密度大致是25度电。想要满足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耗就必须控制在2.5度电每百公里。且根据此前的消息来看,广汽3DG石墨烯技术理论可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200-300公里,如此看来不免有些混淆视听。此外电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电池组的体积大小,均未透露,所以石墨烯电池优势究竟如何依旧是谜。以智己汽车的锂电池为例,高配115kWh电池组,重量达到了383.0kg之巨,能量守恒定律嘛。这还是没有算上电池PACK封装技术的理论数值,不知道石墨烯技术是否在减重方面有所突破呢?所以石墨烯电池的实力几何还有待论证。 毕竟这项技术已经炒作了很多年,目前仍旧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比固态电池还要天马行空。既然广汽埃安已经夸下海口,今年量产石墨烯电池,咱们就静候佳音,等待这个理论参数出彩的产品问世吧。 综上的三款电池,都是当下先进技术的结晶。但由于现阶段技术受限,很多想法都停留在实验阶段。唯有智己的“掺硅补锂”技术是宁德时代照着自身电池发展脉络,看清现实一步步推进而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三个品牌不约而同的是高端新能源车企?因为这些技术成本高昂,只有车价充足才能享受得到。不能降低成本大面积铺开,就显得营销味十足。类似的套路也经常出现在新车上市方面,明明没有新车发售,却预先上市提高曝光度。现阶段新能源车企,相比销量或许更缺热度。大众不需要1000+续航这个结果,而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不知新能源车企GET到没有? |